作者 | DR修改 | 程迟题图 |《仙剑四》
暌违8年,“仙剑”剧又回来了。
1月17日和18日,改编自游戏《仙剑奇侠传》(以下简称“仙剑”)系列第四代和第六代的两部新剧,相继在爱奇艺和腾讯两大视频渠道上线开播,手握剧版“仙剑一”“仙剑三”“仙剑五”的优酷,也在这当口宣告对上述三部剧实施“限免“。
这份难得一见的隔空打擂台,乃至比“三体国际”近年的多点开花,更具观赏性。
国民IP,自李逍遥御剑出余杭以来,“仙剑”系列单机游戏在近30年间,连续制造了9部正统续作,现在改编成电视剧的著作现已过半。剩余的几部著作,现在也均有传出立项或筹拍的影视化音讯,从前大获成功的“仙剑一”,也会被翻拍成全新的剧版。
(图/《仙剑奇侠传三》)
仅仅,不管是剧版送上的“双厨狂喜”,仍是“仙剑四”紧锣密鼓的游戏重制,关于还在盼着下一部“仙剑”的游戏粉来说,这些“代餐”恐怕远远不够——否则,咱们又何故一遍又一遍地思念咱们记忆里的“仙剑”。
闭幕的是整个江湖
在2005年 “仙剑三”带着巨大不确定性上市时,前“仙剑”系列主策划人张毅君谈起这部初次脱节李逍遥影子的续作,显得充溢大志。
在他看来,虽然“仙剑一”现已取得了成功,但“仙剑”系列绝不能原地踏步,唯有不断立异和改动,才不会被玩家扔掉。作为“仙侠类”游戏产品的开山祖师,“仙剑”不管再怎样折腾,其文明内核也应当是安稳的。
作为广义的“武侠”故事分支,“仙侠”故事在我国玩家的心中,有着适当的先天优势。尤其是“仙剑一”面世的上世纪90年代,金庸、古龙、温瑞安等作家的武侠著作扛起了港台通俗文学的半边天。
(图/《仙剑奇侠传》)
而即使国际观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扩大,“仙剑”系列的显性元素愈加侧重神鬼志怪和神话传说,其故事内核也一向未曾脱离仗剑江湖、行侠仗义、爽快恩仇的文明公约数。
或许也可以说,御剑飞翔的李逍遥和南下华夏的郭靖、修仙行侠的徐长卿和行侠仗义的萧峰、下山闯练的云银河和初出茅庐的张无忌,细究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。仙术可所以功夫的进阶,但少年心中装载的江湖、苍生、恩仇、情意,究竟都是相通的。
(图/《仙剑奇侠传》)
这是“仙剑”系列在文明上的审美根底,而单机游戏这一载体,则让它成为了与武侠小说、剧集、电影全然不同的稀缺文明产品。
因而,在适当一部分游戏粉眼中,“仙剑”系列以剧情发家,游戏节奏缓慢、过场动画太长、回合制玩法落后等“老大难”,都从前是可以用爱容纳的目标。
但这也意味着,不管游戏性仍是故事性,一旦游戏制造水平的确低到让玩家无从吐槽,摆在玩家面前的“平替”还有许多。
消遣的游戏可所以更优质的国外3A高文,重温新的江湖梦也有大批网络小说,没有人真的非“仙剑”不行。
更何况,在百家争鸣了一段绵长的时刻后,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现已发生了适当大的改变——看看现在依然爆火的“仙侠剧”们,在九天之外和“霸道上仙”谈恋爱才是流量暗码,谁又来深究“侠”是什么?
这意味着,“江湖”现已是一个很old school的体裁,现已完全丧失了当年作为盛行文明的先天优势,要扩大声量困难重重。
一把锈迹斑斑的剑
一个游戏要延续下去,最重要的是可以将故事讲下去。
虽然2021年10月上市的《仙剑奇侠传七》口碑相对平凡,北京软星科技总经理、“仙剑之父”姚壮宪也的确在游戏上市后,泄漏过接下来即将开发“仙剑八”的方案。
但在上一年5月,作为“仙剑”系列单机版开发团队的“北软”技能团队突遭闭幕。游戏媒体3DGAME采访的内部人士则泄漏,姚壮宪此前许诺的“仙剑八”,实际上并未立项。
惊雷乍响,玩家一片哀嚎。
(图/《仙剑奇侠传四》)
现在,“仙剑”单机游戏的下一代,恐怕现已成为了“有生之年”系列。
公正地说,这并非“仙剑已死”的失望心情榜初次延伸。在许多老玩家心中,在2007年“仙剑四”发布后,跟着“仙剑”系列主策划人“工长君”张毅君携中心团队出走,游戏原开发团队上海软星敏捷闭幕,“仙剑”就现已“凉了”。
“无所谓好或欠好,人生一场虚空大梦,年光光阴白首,不过转眼。”
上海软星闭幕之前,恰逢“仙剑四”发布上市,游戏男二号慕容紫英在游戏结局宣布的感叹,仿如一个提早写好的“墓志铭”,让玩家倍感落寞。
但,“仙四之后,再无仙剑”的结论,原本还有时机防止——究竟,这并非“仙剑”系列开发团队初次替换,只需游戏做得好,玩家又哪会理睬主创是小岛秀夫、青沼英二仍是张三李四。
其实,自1995年大宇科技发布“仙剑一”之后,游戏其时现已发布了四代五部著作,其间大多数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,剧情稍显单薄的“仙剑二”也安稳在7.3分。
可以说,即使中心主创团队全部出走,北京软星接手过来的依然是一个“富矿”。
(图/《仙剑奇侠传六》)
但事不遂人愿,北京软星开发的四部续作,在“立异”这条路上一向走得磕磕绊绊,不管是“从头依靠李逍遥”的“仙剑五”、在游戏优化和叙事上两层崩坏的“仙剑六”,仍是被贴上了“平凡”标签的“仙剑七”,体现都未能尽善尽美。
更让“仙剑”系列为难的是,张毅君从上海软星离职后创办了另一家游戏公司上海烛龙,比“仙剑五”早一年发布的《古剑奇谭1》,也被更多老玩家视为“仙剑”系列的精力续作。
彼时,北京软星接手“仙剑”之后的初次立异,是乘着网游春风上线的《仙剑Online》,但它在氪金方面的吃相真实过于丑陋,光是“人物逝世不掉配备”这一项就要48块,再多的情怀又有何用,玩家的钱总不是劲风刮来的。
尔后,“仙剑”重回单机,但北软既无力解决系列一向存在且愈来愈严峻的游戏性问题,也丧失了一以贯之的剧情优势,从人物建模、游戏剧情到玩法规划全面溃败,只在“仙剑五前传”一作上时间短挽尊。
仙侠这场梦难做,单机游戏也是
命途叵测的“仙剑”IP,在可见的未来还不至于会消失,乃至愈加活泼。
2021年夏天,大宇资讯耐性耗尽,从前希望将“仙剑”系列打造成“我国版”《终究幻想》的大志总算走到止境,北京软星连同《仙剑奇侠传》IP在我国大陆地区的一切权益,以6.42亿港元的价格被打包卖给了中手游。
而跟着游戏单机版开发团队的闭幕,中手游接下来针对“仙剑”IP的开发要点,也将转向手游、电视剧和周边。
(图/《仙剑奇侠传七》)
因而,除了刚刚上线的两部新剧,依据中手游 2022 年度财年年报发表,“仙剑一”和“仙剑三”的翻拍、“仙剑五前传”和“仙剑七”的影视化也已承认,“仙剑四”动画正在制造中,系列首款敞开国际手游《仙剑国际》则在上月刚刚完结二测,上线之日渐近。
百家争鸣之下,唯一没有任何“仙剑八”的音讯。
站在中手游的视点,这样的挑选对老玩家或许有些残暴,但作为局外人却很难苛责。年代改变之下,“仙剑”的为难也并非那样难以了解。
上一年12月15日,现在担任我国音像与数字出书协会榜首副理事长、游戏工委主任委员的张毅君,在广州发布《2023年我国游戏工业陈述》。陈述显现,2023年国内游戏商场收入初次打破3000亿,增加近14%。
而在这份陈述背面,移动游戏支撑了高达75%的比例,敞开国际人物扮演类游戏则是其间最受欢迎的游戏类型。占比超越两成的客户端游戏,营收主力则是网游,单机游戏的奉献微乎其微。即使是国民等级的大IP,这个奉献也或许是负数。
据姚壮宪于2016年泄漏,整个“仙剑”系列销量最高的“仙剑五前传”卖出了150万套,终究也不过堪堪收回了1000万的开发本钱。后续的“仙剑六”和“仙剑七”的销量则仅有七八十万套,游戏业界猜测两作的亏本都超越了2000万,后者乃至或许超越了3000万。
(图/《仙剑奇侠传五》)
至于更早的前几代著作,不管声量从前有多大,讲究最初的成绩现已没有太大含义。
在那个盗版游戏猖狂的年代,“仙剑”和“轩辕剑”扛起过国产RPG大旗,祖龙工作室的《自在与荣耀》曾是国内榜首个出口韩国的即时战略游戏,但国产单机游戏“叫好不叫座”是其时的常态,也是今日国内整个单机游戏商场精神萎顿最深的伤痕。
当然,侠义在国人心中是不会消灭的,单机游戏商场也并非出路一片迷茫。
在本年整装待发的国产单机游戏中,除了被寄予厚望的《黑神话:悟空》之外,即将在2月1日出售的敞开国际RPG《古龙风云录》,相同拉满了玩家的等待值,现在也现已在Steam和WeGame两大渠道敞开预售。
假如成色满足,单机游戏天然等到了熬过漫绵长夜的时机,“仙剑八”也才有落地变成实际的或许。
究竟,单机游戏不挣钱,再多的等待都会失败,再深的情怀都是空谈。
校正:杨潮,运营:小野,排版:谭昕